2017年市场规模达770亿元,2018年预计将突破880亿元。过去3年内,用户增长率持续保持在20%以上,用户规模增长超1亿人,预计2018年用户规模将达到4.3亿人。这组数据,描绘的就是高速增长中的中国电子竞技产业。
8月4日,全球电竞大会将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期间举办。正如ChinaJoy的发展见证了上海乃至中国数码互动娱乐产业蓬勃发展的历程,此次全球电竞大会正是上海从电竞重镇向“全球电竞之都”进发的号角。在全球电竞大会登陆上海之际,我们结合伽马数据(CNG)发布的《2018电子竞技产业报告(赛事篇)》,对中国及上海的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状况作一解读。
2018年中国电竞产业规模预计将超过880亿元,主要包括游戏收入、直播收入、电竞赛事相关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电子竞技游戏收入占比达93%;游戏直播以及赛事带来的收入占比较低,电竞赛事市场规模10.6亿元,占比为1.2%。对比之下,中国传统体育赛事规模约占体育产业的8%;在较为成熟的美国市场,体育赛事占整个体育产业的比重达19%。随着头部电竞赛事的影响力已经比肩传统体育赛事,热门电竞赛事数量不断增加,电竞赛事商业化进度加速,预计未来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
影响力是赛事商业价值的基础,电竞赛事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且用户活跃度高,部分头部电竞游戏中的单个赛事影响力已经能够赶超传统体育赛事。以刚刚结束的英雄联盟季中赛为例,该赛事在社交媒体表现、视频播放情况、观众规模三方面的表现均接近或者比肩NBA。据统计,2017年热门电竞赛事已经超过500项,单项赛事最多观赛人数超过3.3亿,相关赛事观看时长超过162小时。
在电子竞技赛事商业化的过程中,赛事转播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但由于电竞赛事发展现在仍然处于投入期,赛事能够直接带来的收入较小,出售转播权是当前电竞赛事的一个重要变现方式。目前,在电竞赛事的转播授权方面,两极分化比较明显。能够获得直播平台青睐、获得高额授权费用的多为知名度高的热门游戏赛事。《英雄联盟》《守望先锋》等全球知名的头部电竞游戏,每年相关赛事的转播授权已经达到了数千万美元的级别。与此同时,大部分游戏在转播权方面所获取的收益依然有限。值得关注的是,在电竞赛事商业化众多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