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产业或将迎来强劲发展动力!

   2021-09-29 190
核心提示: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电子元器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电子元器件销售总额达到2.1万亿元,争取在三年内解决一些“卡脖子”问题,为电子元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基础电子元器件包括了电子元件以及不含集成电路显示器件在内的其他电子器件,是各类电子信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单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子河在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解释电子元器件的核心地位时,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电子元器件就像盖楼用的沙子、水泥、钢筋和预制板,所有电子产品都是由不同的电子元器件组合而成的,可以说,‘无器件,不产品’。”

  根据国外研究机构统计,当前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电位器等在内的电子元器件种类多达20大类,全球量产的电子元器件型号超过2000万种,且功能各异,占据了电路元器件总数量的80%、电路空间的70%、元器件总成本的30%以及组装成本的70%。基础作用突出,规模特征同样明显。数据显示,电子元器件行业总产值约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1/5。

  据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介绍,电子元器件已广泛应用于智能终端、汽车电子、5G通信、物联网、航空航天、能源交通、军事装备等领域。以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为例,每台手机平均使用MLCC数量超过1000只、每座通信基站使用量超过6000只、每辆新能源汽车使用量超过1万只。

  “作为一类意义重大的战略产品,电子元器件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是诸多产业生存、发展和安全的基本保障。”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周济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周济指出,与集成电路不同,基础电子元器件由于涉及的材料品种较多、工艺各异而难以集成,多以分立器件的形式使用,这使得电子元器件在电路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构成电子整机重量、尺寸及能耗的主要部分,也成为制约电子系统进一步向小型化、高性能发展的主要瓶颈。可以说,基础电子元器件的微型化、片式化、薄膜化、集成化技术一直是发达国家竞相发展的战略前沿技术。

  “当前基础电子元器件正进入以新型电子元器件为主体的时代。”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它将基本取代传统元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申请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