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只能蜇人一次?专家:因蜂而异,多数蜂并非如此

   2021-11-15 320
核心提示:  每到夏季,在户外偶遇蜜蜂、马蜂等蜂类,人们总是避之不及,唯恐被蜂蜇到。网上有传言称,虽然蜂有可能蜇人,但进攻一次后就

  每到夏季,在户外偶遇蜜蜂、马蜂等蜂类,人们总是避之不及,唯恐被蜂蜇到。网上有传言称,虽然蜂有可能蜇人,但进攻一次后就会死亡。这一传闻究竟是真是假?央视《是真的吗》记者来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求证。

  经过专家的允许,并在专家的建议和实验员的协助下,记者开始本次实验。实验选取了一件对蜜蜂刺激较为强烈的黄色布料作为蜇刺物,并用镊子夹着蜜蜂,让它在衣服表面或皮肤表面刺蜇。

  蜜蜂被镊子的挤压以及黄颜色的刺激激怒,将蜂针扎入衣料中。此时它并没有着急离开,不停地在原地打转。它这究竟是要做什么呢?正在记者疑惑之时,只见蜜蜂一个挣脱,飞离了衣物。而后记者发现,蜜蜂并没有全身而退,而是将蜂针与一部分身体留在了衣物表面。据专家说明,失去蜂针的蜜蜂很快就会死亡。之所以蜜蜂只能蜇人一次,其秘密就藏在它的蜂针上。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教授李建科解释:“蜜蜂之所以蜇人一次就死,就是因为蜜蜂的蜇刺上有倒钩,蜇人以后,在拔出蜇针的同时,蜇针上的倒钩连同它的毒囊和一部分肠子被钩出,肠断致使消化系统被破坏,所以它在蜇人后不久就会死亡。”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副研究员姚军表示,并不是所有蜂类的蜇针都如此。一般而言,只有家养蜜蜂的蜇针上带有倒钩,绝大多数膜翅目的蜂类蜇针上不带倒钩,可多次蜇人,例如马蜂,熊蜂等。

  其后,姚军也展示了其它两种蜂类与蜜蜂的不同,三种蜂中,体型最小的即为实验蜜蜂,蜇针上带有倒钩;位于中间、体型较大的是另一种蜜蜂,学名熊蜂,蜇针上没有倒钩,可反复蜇人;体型最大的为金环胡峰,属胡蜂科,个体较大,蜇针较长,无倒钩,可反复蜇人。

  姚军解释道:“因为蜜蜂体型较小,在攻击敌人。

 
标签: 政策新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申请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