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炮击金门领悟的思维艺术

   2021-11-12 130
核心提示:  炮击金门,在战争史上被视为形式独特、的奇观。炮击始于1958年8月23日,一直到1979年1月台海两岸的炮声才成绝响,前后跨越20

  炮击金门,在战争史上被视为形式独特、的奇观。炮击始于1958年8月23日,一直到1979年1月台海两岸的炮声才成绝响,前后跨越20余年,打打停停,看似即兴随机、毫无章法,实则精心运筹、匠心独具。炮击金门可以说真正做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在一点上发力,撼动和影响全局。它既是纯熟运用战略思维的经典范例,也是他思考和指导战略问题方法论的展示。

  在思考问题时总是着眼全局、谋划全局,并将思考范围划分若干层次,层层剥开、环环相扣,坚持遵循局部服从和服务于全部这个根本要求。

  首先是站在国际形势这个大的全局谋划。当时作出过明确判断,即“东风压倒西风”,“革命与战争”依然在笼罩全球。所以,当中东事件发生后,就作出炮击金门决策,一是要以实际行动支持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二是要彰显我国独立自主的态度;三是以“战争边缘政策”回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战争边缘政策”。

  其次是站在中美关系这个全局谋划。当时美国政府一直采取敌视中国的态度,后来又以朝鲜战争为借口驻军台湾,妄图制造“两个中国”。鲜明讲道:“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同时,他也清醒地判断:美国人怕打仗,我们也怕打仗,但是美国人怕我们多一点。为此,决定炮击金门,看似打蒋,意在击美,就是要“给美国人一点颜色看”。从后来战役发展来看,不但打出了会谈,更牵制住了美军,维护了“一个中国”的局面。

  再次是站在国家统一这个全局谋划。1954年7月27日,授意中央军委给当时正在波兰访问的周恩来的电报中就鲜明地提出必须开始准备完成的任务。而且他当时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是复杂的,是需要一揽子解决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金门指日可得的情况下,果断放弃登陆占领的预先设想,导演出炮击金门这一“戏剧化”的战争。之所以选择炮击金门,主要就在于其敏锐地意识到金门就是一个关节点,是撬动全局的支点、影响全局的抓手。金门炮声一响,军慌了,美军急了,整个棋局就活了。

  超前性的战略思维,是战略思维中最难把握、又是最需要的。被斯诺称之为“窑洞里的预言家”的,在科学预见、前瞻思维上表现尤为突出。在炮击金门的战略决策中,从最初的“要把金门、马祖搞回来”,到后来的“金门、马祖还是留给蒋委员长比较好。

 
标签: 政策新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申请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