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帖”成一些地方官员权力本能激化负面舆情

   2021-11-11 100
核心提示:  前段时间跟某地官员谈“新媒体时代官员的媒介素养”这个话题,负责宣传的官员跟我抱怨:宣传部门的工作不好做!经常会接到其

  前段时间跟某地官员谈“新媒体时代官员的媒介素养”这个话题,负责宣传的官员跟我抱怨:宣传部门的工作不好做!经常会接到其他部门一些让他们很为难的电话。比如某个政府部门,一看到本地论坛上有关于自己的负面帖子,就打电话让他们帮着删帖。这位官员说:看到负面的帖子,为什么首先想到的就是删帖,而不先问问网友发帖所反映的问题是不是真的?不去调查问题的真假,不想着如何去回应网友所反映的问题,而首先想着删帖,很多时候反而激化了矛盾,让宣传部门很被动。

  这位官员说:网友反映的问题,本来不算多大的问题,回复一下就可以解决。可一删帖,反而成了让他们非常被动的大问题。一方面,删帖会将正常的小问题敏感化了,揣测其背后有什么大背景,越发刺激了网友前来“扒粪”;另一方面,不要以为你删了帖网友就不再发帖了,本来网友只是在本地论坛发,一删帖后会发到外地论坛,最终使事态扩大化。

  很赞同这位官员的判断,动辄“删帖”确实是一些地方官员的本能,很多负面舆情正是这种“删帖”所激化的。比如前段时间某地发生火灾,火灾的场面迅速被附近的网友传到了微博上,成为热点,但是很快,图片被逐个删除。本来只是一场意外的火灾,公开透明的报道可以让人看到事实和真相,而一事当前首先删帖,必然会引来传言纷纷,为背后各种敏感的猜测制造了“神秘”的土壤。

  删帖,确实是一些官员的本能。有一位宣传官员,刚上任时,看到本地有什么负面舆情,总在时间让人去删帖。可网站又不是自家办的,删帖哪有那么容易?很多时候工作非常难做。两三个月后,因为与媒体打交道越来越多,这位官员对负面舆情的心理承受力不断变大,处理的手段也逐渐告别了那种生硬粗暴。不是本能地让下面的人去删帖,而是习惯了这样说:让相关部门先去调查一下怎么回事,网友曝光的是不是真的,然后迅速给媒体一个回复。

  其实,动辄“删帖”表现的恰恰不是官员的强势,而是面对网络时的恐惧与慌张。一看到网上有关系到本部门或本人的负面信息,就不淡定了,本能地慌张,缺乏面对不同声音和负面舆情的自信。加上缺乏与媒体打交道的经验,恐惧和紧张中错误地以为,删了帖,切断了信息源,批评的声音就没有了。实际上,舆论的传播规律恰恰是越删越敏感,越删越刺激着网络的亢奋。问题和矛盾并没有因为自欺欺人的删帖而消。

 
标签: 政策新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申请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