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大V陈里:充分发挥网络社会的虚拟民主作用

   2021-11-11 400
核心提示:  ■网络社会和虚拟政治的存在,为政治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和辅助的推动力,现实政治必须依据新的社会技术要求,作出相应调整和

  ■网络社会和虚拟政治的存在,为政治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和辅助的推动力,现实政治必须依据新的社会技术要求,作出相应调整和改革,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及网络政治的优势,加快现实政治的发展。

  近几年,“微博反腐”成为一种流行现象,“雷政富事件”、“表哥”、“表叔”、“房叔”等频繁出现,微博的裂变式传播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微博对权力腐败、个别官员道德堕落的揭露,让广大公众和官员深刻感受到一股“微”而弥强的冲击波。这股巨大的冲击波也使很多官员谈“微”色变。

  2013年3月26日,总理在国务院廉政会议上说:“现在社会已经是一个透明度很高的社会,我国微博的用户数以亿计,有些政府信息不及时公开,社会上就议论纷纷,甚至无端猜测,容易引起群众恐慌,产生负面影响,给政府工作造成被动。与其如此,还不如我们主动及时地公开,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我们欣喜地看到,新一届集体履新以来,有关部门对微博上的各类举报回应更加及时、积极。

  作为民主政治的产物,权力监督是公民依法对党和政府的权力主体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了解和评论的过程,是实现公民权利的重要手段。而公民要有效地实现权力的监督,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权力执行过程的透明化,或是对滥用权力行为有揭露之自由;二是公民具有对以上两种情况发表言论的空间,从而形成舆论,通过舆论监督权力。因此,网络社会作为权力监督的工具,其作用也正从这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作为信息来源,保证公民的知情权;二是通过网络舆论监督,实现公民的表达权与监督权;三是网络舆论通过权力监督,推动公共政策议程,拓宽了政策方案的选择空间,使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并且及时调整公共政策,提升公共政策的质量。

  网络社会的监督功能尤其是微博具有全天候的性质。监督主体的广泛性使各级干部这些权力主体无时不在监督之下,只要有网民和虚拟网络社会存在的地方,理论上都有被监督的可能。微博作为媒体具有监督的兼容性,使监督成本大大降低。此外,微博曝光带来的围观和细节的无穷性,给被监督者构成了强大的压力。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他们的一言一行,有时就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各种雷人言语、各式不当行为都会在广大网民的监督之下现形,“表哥”、“表叔”、“天价烟局长”就是例证。

  虽然微博反腐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

 
标签: 政策新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申请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