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交大闵行校区,作为研究生院的陈瑞球楼成了自主招生面试楼,一间间10平方米左右的讨论室变身 “考场”,1名考生与3名考官同桌对坐,近距离 “群面”20分钟。昨天至今天,来自苏浙沪三地的1000多名“95后”考生,在此接受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复试。清华、浙大、南大、中科大等“华约”盟校面试也同期展开,获得多校复试资格的考生有两天“档期”,大多选择错时面试。
与体育竞技项目类似,每位考生进行两轮面试,共计40分钟,前后两轮打分情况均列为考察依据。考生和面试专家都在现场“双盲”抽签,完成分组配对。考生们被抽入不同考场,排定复试顺序;专家们被抽入不同小组,上、下半天的专家组人员构成也不同。校招办主任郑益慧教授介绍,今年面试官共有200余位研究生导师,来自全校不同院系、不同学科,每组专家的学科分布较为平衡。
比起“一对一”面试,考生们似乎更喜欢“一对多”,传统的“一问一答”变为“交叉对话”。来自南模中学的女生小戴报考传播专业,她被问及“媒体在马航MH370失联事件中的作用”,她谈及舆论导向、新闻人责任等。“老师们比较和蔼,带着微笑,没啥刁钻古怪问题;我也不用慌,自始至终当做聊天。”来自延安中学的男生小范记不清回答了多少问题,“反正你来我往,交流频次挺高”。考官结合他较为擅长的理工学科,问了他做过的化学实验,还聊到平日里的同学交往。
今年面试特别强调专家对考生的区别引导,确保他们先进入放松状态。例如,碰到善于表达的外向考生,面试官注意将话题引导到考察重点上来;而遇见比较内向的考生,则根据考生的优势和特长,将考察重点引导到考生感兴趣的话题上。近年来,从“90后”到“95后”考生,学生日益个性化。郑益慧表示,学校特别鼓励考生在面试过程中向专家发问,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权威。但在记者采访中,向考官提问或表达不同意见的考生几乎没有。
若苏浙沪三地考生同时获得交大等不同高校的预录取资格,考生在学校选择上享有自。上海交大校方表示将合理安排“签约”时间,签约考生只须向当地省级考试院最终确认其中一所高校即可。在高考录取中,学校仍将投放与往年持平的招生计划数,上海考生“裸考”进交大亦有相当大机会。据了解,非苏浙沪考生的面试安排至4月初,交大将派出专家组赴各省市进行面试。
■设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