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圈电商巨头”阿里本周二向美国证监会提交在美上市招股说明书。这是阿里“成名”后谋求在美上市的第二次尝试。数年前,阿里曾有过一次欲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努力,无奈因股权“私有化”风波导致上市失败。数年之后,经多轮代价不菲的股权结构“改造”,阿里的股权架构与美国的上市规矩已大体接轨,故而,对阿里再度赴美国上市能否如愿,不光美国股市包括全球资本市场均普遍予以看好。
在未来的几天里,阿里注定是被全球资本市场热议的电商明星。接下来,若阿里能走好走稳上市的后续步履而最终实现上市,阿里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上市公司之一。保守估计,阿里在美上市至少能融得百亿美元的巨资;乐观估计,逼近两百亿美元也并非没有可能。结局究竟是“保守”还是“乐观”决取于阿里的运气,尤其要看美国投资者对投资阿里“钱景”所持的真实态度。
阿里赴美上市的消息一经披露,国内舆论的反应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羡慕马云轻松摘取国内“超超级富豪”的头衔;二是既然阿里这么优秀,这么能赚钱,政府为什么不支持阿里在国内上市,把阿里超常规发展成长所收获的巨额红利留给国内老百姓,而非得让阿里的“红利”肥了美国的“田”?于是国内证券法规的保守与落伍,上市制度的刻板与僵化,如同一股“无名火”,集中向证监会等国内机构“泼”去。其实,这类普遍质疑虽情有可原,但也存有很大的误解与误读。也即,尽管国内股市投资者人数乃世界之最,但若论对上市规则的了解与理解,中国股市的投资者还有大量常识要补。就此我们不妨从阿里的股权结构谈起:
在赴美上市前,人们只知晓阿里特能赚钱,是全球都叫得响的电商巨头,但对阿里的股权结构——作为商业秘密,只是偶尔在上市公司雅虎(阿里控股大股东之一)的年报中有所模糊的披露。随着阿里招股说明书的“硬性”披露,阿里的股权结构才最终浮出水面。原来,作为独立控股股东,日本的软银是阿里的大股东(控股34.4%),雅虎则是第二大股东(控股22.6%)。若将二者相加,总控股额度高达60%。
就此,我们可作两个形象比喻:,闹了半天,阿里的大老板并非马云和它的管理团队,软银与雅虎才是阿里真正的大老板;第二,若从控股权决定公司归属权的通行原则出发,说句令国人难免叹息的大实话,阿里尽管十分了得,却并非一家国内公司而是外国公司。而除了美国股市等极少数个例之外,包括中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