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合:网络谣言为何成“朋友圈”醒世恒言?

   2021-10-26 110
核心提示:  常刷朋友圈,你一定见过这样的帖子:避孕药喂大的黄瓜,能杀精的可乐,辐射大过天的WIFI,不能和牛奶一起吃的榴莲……这些朋

  常刷朋友圈,你一定见过这样的帖子:避孕药喂大的黄瓜,能杀精的可乐,辐射大过天的WIFI,不能和牛奶一起吃的榴莲……这些朋友圈的“熟脸”没少被你的爸爸妈妈七大姑八大姨们转发过,甚至当成是“醒世恒言”,时不时拿出来和你苦口婆心一番。(11月4日新华网)

  确实,在微信上看到这样的东西,多数人会以为是善意的提醒,一点不会怀疑。健康无价,别说是上了年纪的人,即使是年轻人,也认为是基本的生活常识,至于说到科学依据,估计没人会去加以考证。

  而且,这些个网络谣言,专钻朋友圈的空子,不管是不是真的,反正经过网络传播,说的有鼻子有眼,信不信有你。本来是没影的东西,一旦到了朋友圈,就成为了醒世恒言,让很多人趋之若鹜。

  其实,稍微留意一下这些网络谣言就不难发现,这些帖子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科学的面目出现,披着科学的外衣,以普及健康知识为幌子加以误导,让很多人深信不疑。比如,去年以来有一则流传很广的急救妙法帖子,称心脏病突发,用针刺破十个脚趾尖各挤出一滴血,病人就清醒,甚至妄言,这样的急救方法能为病人赢得急救时间云云。

  不仅如此,很多诸如此类的涉及养生健康、反映恐怖经历、脑残秘籍以及社会乱象的东西,更是时常出现在朋友圈,被很多人视如珍宝,爱不释手。更有甚者,不仅在朋友圈疯狂转发,还逢人就讲,似乎不这样,不足以显示出自己的知识渊博。

  很明显,网络谣言之所以在微信上畅通无阻、大行其道,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借助当今社会信息渠道通畅,很多人对健康的渴求,迎合中老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

  相反,时下一些网友将朋友圈谣言整理出的2.0版发到微博,不仅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加快了传播的范围和扩散的速度,如此做法并不可取。

  谣言止于智者。对待网络谣言,除了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严厉打击网络谣言制造者之外,最重要的是,网友们要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相信科学,破除愚昧,不盲目相信和传播网络谣言。长此下去,网络谣言自然也就没有了滋生的土壤。

  谈法治思维谈改革创新国务院人事任免新疆首条高铁杨澜声明澳门博彩业收入大降朝鲜营长大会国家旅游局长调整瑞丽航空董事长行贿民告官胜诉率下降港高校不认六级成绩习奥会巡视组提一家两制APEC巡警配新枪

 
标签: 政策新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申请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