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区新增公厕造价为别?原来是算错了!昨日,本报报道了在市城管委公布的新一轮公共规划中,越秀区将新建3座公厕,总造价为3006.5万元。为何一座公厕都要上千万?昨日市城管委回应称,此数据有误,乃环评单位粗心算错导致,越秀区3座公厕的造价应为91万。(光明网 2014年12月4日)
在大众眼中,需要花费上千万元造价的工程,或是市政规划的大项目,或是富豪一掷千金购置的豪宅。但3006.5万元只是3座公厕的造价,如此大手笔的“惠民工程”实在令公众咋舌。花费千万元建造出的公厕,该有多大的派头,如厕又当是多么奢侈的享受。
面对猜疑,广州市城管委回应“数据有误”,其实3座公厕的造价为91万元。从报道曝光到回应,事隔不过数小时,造价竟出现了2915.5万元的差价。按照市城管委的说法,“千万误差”是由于环评单位粗心算错导致。笔者不禁想问:高达近三千万的差价竟然没有任何人发现错误,环评单位工作人员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规划预算定要经过层层把关,监管怎成了“睁眼瞎”?倘若事件未被揭露,“千万误差”又将变成谁的“福利”?本应为公众生理排泄提供服务的公厕,是否已为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借机敛财打开了“方便之门”?
诸多未竟之问,仅追究环评单位的“粗心算错”之过,恐怕难以遮掩财政资金预算监管失责、权力失范等弊病。
一方面,公厕作为城市公共设施配套中不可或缺的“细节”,直接反映市政建设水平的高低,更体现出城市的经济实力和人文关怀,因此,部分城市管理者打着“以人为本”的旗号,斥资千万修建“豪华公厕”、“公厕”、“景观公厕”,明面上标榜“人性化”,实则不过是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既浪费了纳税人的钱,也没能提供真正的“便民服务”。
另一方面,财政预算资金皆来自政府的“钱袋子”,对诸如市政公共设施的规划投入,可以说政府“不差钱”、“不吝啬”,因此,一些部门和官员打起了“小算盘”,勾结串通、沆瀣一气,预算上随便“动动手脚”,有“民生工程”作幌子,便可“权力自肥”,何乐不为?一旦遭受质疑,常常以“粗心算错”的拙劣借口糊弄公众。倘若迟迟不见问责,“千万误差”恐怕终成一笔糊涂账,肥了公权不说,还得公众埋单。
公厕造价数字上的失误,重新认真计算,便能得到正确数据;而权力的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