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的月亮--教育--人民网

   2021-10-22 180
核心提示:  远处青山托起一轮亮晶晶的月亮,洁白的月光洒落在古老的青砖绿瓦上,这连绵不绝的山岳,这古老的小镇,在月光下,罩上了一层

  远处青山托起一轮亮晶晶的月亮,洁白的月光洒落在古老的青砖绿瓦上,这连绵不绝的山岳,这古老的小镇,在月光下,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以一种神奇的魅力,吸引着我们。

  我来广西贺州黄姚古镇的次数已数不清了,夜间游览却是次。断黑,华灯齐明,窄窄街道,游客络绎不绝,街巷两边的楼房披着彩灯,亮晶晶的古镇像是天街落尘寰,美到言语失色的地步。商店铺面门都敞开着,游客们不顾劳累地串店走巷购物……我们顺着石板路往街巷深处走,只想看看古镇的夜景。南方的月夜,美丽、明朗而又深沉,宛如安谧的梦境。

  月光下,我见不远处有人在凉亭的石条上坐着聊天,都是镇上一些老人。古镇人喜欢夜间乘凉,谈天说地。老人们见我们,热情地打起招呼。

  “老人家,我们是外地来旅游的,想知道这黄姚镇是怎么来的?”我每到一地都喜欢打听其地名的来历。

  一位戴眼镜的老人,不假思索地接过话题。他说,黄姚最早发祥在宋代开宝年间,当时这里方圆数十里都荒无人烟,只在如今的中兴街龙利寨,有姓黄和姓姚的两户人家居住。宋代皇祜年间狄青南征,宋将杨文广部到昭平,部队驻扎黄姚,因不知此地名称,访问当地土著,得知黄、姚姓居多,便把这里叫做“黄姚”。后经历代扩建成了个圩镇,叫“黄姚镇”,地名沿用至今。

  黄姚古镇最兴盛时有200多户,4000多人。聪明的客家人纷纷从外地迁入,开垦荒地,植树造林,建房造屋,经商置业,同时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当年,古镇的商店铺面有200多个,布行、铁匠铺、金银店上百家,仅豆豉作坊就有30多家。商货土产远销到东南亚。黄姚成了当时桂东、粤西地区最为繁华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商家老板、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老人们在叙说时,都带着几分得意,几分自豪。我想,这些老人才是姚黄古镇最好的解说员。

  在一条僻静的街巷,我们走进一家灯火通明的老宅,一位衣着整洁时髦的女主人迎上前来。她热情地问我们是否要住宿。我说只是想进屋参观一下。她满面笑容地说,没关系,楼上楼下都可以看看!她领我们直登四楼的凉台,她说,这是新建的观景台,住宿的客人可以在这里喝茶、聊天、赏月,看古镇全景。

  “老板娘,听口音您不是本地人吧?”我问道。“我是福建厦门人,在黄姚住了十多年了!”“怎么想起到黄姚古镇来呢?”“这地方山清水秀,环境安静,还是长寿之。

 
标签: 政策新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申请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