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万个代表曾经鲜活的生命的名字、5组13面巨大的墙体,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犹如一部记录灾难的书籍,在这个曾经遭受过巨大创伤的城市庄严矗立。
这里有一个特殊的集体,全力守护这座饱经沧桑的英雄城市和近800万的人民群众,这个集体是唐山市防震减灾局。
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墙体由一块块长方形的花岗岩石板组成,44年前唐山大地震中每一个罹难者的名字就镌刻在这些石板上。墙体东侧,配有共计307字的《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记》。
“我在唐山大地震遗址公园工作过3年,对那里很熟悉。机构改革后,我们局的职能更多了,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我们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初心依然如故。”从1996年参加工作开始,蔚超便和地震工作打交道,这一干就是20多年。
2012年,蔚超来到唐山市地震局。“在唐山市几百万人中,我是为数不多的干防震减灾工作的人之一,感觉很自豪。”他说。
不仅是蔚超,唐山市防震减灾局的51名在编员工,无论从事防震减灾工作时间长短,每个人都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
在宏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但唐山市防震减灾局党委书记张宝才说,他们偏偏要“蚍蜉撼大树”,做“可敬不自量”的人。
从唐山市地震局1978年成立,到更名为唐山市防震减灾局,再到今天,几十年来,几代人砥砺前行、首创发展,为开创防震减灾事业的新局面不懈努力奋斗。
2015年,全国完成首批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验收,唐山市与广东省深圳市、阳江市一起,成为首批通过中国地震局验收的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为了通过验收,唐山市从2008年起就着手开展防震减灾示范试点创建工作,工作内容由最初的示范社区、示范学校、农居工程逐步拓展到示范县、示范城市。在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的过程中,唐山市防震减灾局创新实施了“11977”工程,即:一个鲜明的工作思路,一个坚定的工作目标,设定九大类创建项目,七种推进路径,实现七化提升。
在档案室,地震和地质灾害防御处处长张学文展示了“11977”工程的成果:创建档案6000多卷(册、盘),230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