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20时许,十多公里外的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元江县现场指挥部。当无人机监测亚洲象群成功跨越元江的实时画面传回时,现场工作人员情不自禁地爆发出一阵欢呼。
跨过元江向南走,意味着一度北移近500公里的象群跨越了南归的最大障碍,栖息地适宜性将大幅提升。
为了让这群亚洲象平安回归适宜栖息地,为了人象平安,无数人夜以继日、默默无闻地付出,为象群保驾护航,“象”往之路成为最美的风景。
日历翻回到今年4月16日。玉溪市元江县,与普洱市墨江县相邻的一座山头上,突然出现17头巨兽。
“大象来了!”这是有记录以来新的大象活动分布区域。虽然此前象群已在两县交界处逗留了一阵子,但元江县的老百姓从未在本地见过野象。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这群“陆地巨无霸”2020年3月就开始拖家带口,离开“老家”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逐渐北移至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县区域活动。
最初人们并不以为意。“迁移是野象正常的生活习性。”浙江大学教授方盛国解释说,在漫长的岁月里,亚洲象曾经遍布黄河流域至云贵高原的广袤土地。种群迁移扩散有助于大象寻找新的水源和居所,开展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实际上,种群扩散已成为当前亚洲象分布动态变化的总趋势。通过多年的保护,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50头左右增长至目前的300多头。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象仅分布于西双版纳和南滚河两个自然保护区。到2020年底,亚洲象长期活动范围已经扩大到云南省3个州市11个县(市、区)、55个乡镇。
不少专家担心,象群持续往北远离适宜栖息地,一旦气温变冷或极端变化,可能危及象群安全。象群的大范围扩张迁移,也会给保护工作、防止人象冲突带来困难。
“正是考虑到象群离开适宜栖息地后越往北移,对人、象风险越大,我们一路上都在努力让象群南返。”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说,4月中旬得知大象进入元江县后,他和云南省林草局有关负责人等迅速赶往元江县,把情况上报后,紧急成立各级指挥部,开始实时对象群监测预警,随时准备对象群活动范围内的群众进行疏导。
元江,正好处在亚洲象适宜栖息地和一般栖息地的分界线上。元江以北,虽然部分区域亚洲象也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