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一) 城区规划设计布局不尽合理。一些有噪声污染的企业与居民、文教区相混杂,且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没有采取有效的削减措施。
交通干线道路两旁规划成居住、行政机关区,居住楼、办公楼靠马路而建。交通干线是交通的枢纽,车流量大,车速快,交通噪声影响大,紧邻道边建筑物内的声环境质量必然达不到相应标准要求。
楼上居住楼下经商的综合楼过多,农贸市场、轻工市场、娱乐场所(主要是歌厅)、流动商贩等造成商业噪声影响楼上居民生活。
(二) 机动车多道路狭窄。道路大多较狭窄且路面质量不佳,不能及时修补,车多路窄,增加了交通噪声污染。
(三) 环境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到位。许多建设项目没有遵守环境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的有关规定,建成后出现新的噪声污染。不少商业设施娱乐场所,没有经过环保审批而导致布点不当,不落实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恶化了声环境质量。
2、噪声控制的途径
我国心理学界认为,控制噪音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须考虑噪音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噪音控制的途径包括:
(1)降低声源噪音
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
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消音和减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
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3、噪声治理的方法
噪声控制主要采取吸声、隔声、消声和减振四种方法,使各种环境下的噪声低于允许的噪声级标准。
(1)吸声
声波通过某种介质或射到某介质表面时,声能减少或转换为其他能量的过程称为吸声。吸声材料由多孔、疏散的材质组成,如穿孔板、吸音棉等。
(2)隔声
利用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阻挡声能的传播,把声源产生的噪声限制在局部范围内,或在噪声的环境中隔离出相对安静的场所。如隔声房、声屏障等。
(3)消声
空气从通道中通过时,而声音却被消除的一种噪声治理方法。如风机排气消声器、进风消声窗等。
(4)减振
采用减少激励,增加系统阻尼,设置减振器等减弱系统振动的噪声治理方法。如减隔器、减振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