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设备本身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竞争差异主要体现在所生产设备的稳定性、兼容性、成本的控制、品牌口碑和招投标能力,功率动态分配很先是某公司提出来的,每两个模块后面用一个功率继电器,可以把这两个模块投在左枪也可以投在右枪使用;后来另外一家公司提出新的名词柔性充电,需要大功率充,电流很大的时候,将其它模块投过来使用,小车来的时候可以分开使用,这样做是有一定的道理;柔性在电网中有加大功率这样一层意思在里面,所以提出柔性充电概念也说的过去。
根据充电功率的不同,可以将充电桩分为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两类,由于直流充电桩的建设成本较高、建设面积较大、不够灵活等多方面多方面因素,市场上目前交流充电桩的占比仍然较高,为了实现这个充电过程,充电桩在功能上就需要有“直流充电模块”提供直流电源;需要有“充电桩控制器”控制充电模块的“开机、关机、输出电压、输出电流”;需要有“触摸屏”作为人机界面下发指令,通过控制器将“开机、关机、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等指令下发给充电模块。
充电系统为电动汽车运行提供能量补给,是电动汽车的重要基础支撑系统,也是电动汽车商业化、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充电技术成为制约行业发展关键因素之一,智能、快速的充电方式成为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发展的趋势,快充就好比是快速往杯里加水,水面一定会产生波动和不平衡,类比到电池上,大电流下电池的反应条件过于苛刻剧烈,偏离平衡态较远,会导致整个电池组的压差不平衡,从而影响到电池的活性,对电池的寿命有一定的损失,安全系数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