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镈:见证历史的“国之重器”

   2021-11-01 120
核心提示: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迁有功,平王把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从此秦正式建国,由附庸时代进入封国时代。秦襄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迁有功,平王把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从此秦正式建国,由附庸时代进入封国时代。秦襄公在位时日虽不算很长,但他开创的基业及其雄才大略,为秦国社会发展和强盛奠定基础。

  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秦公镈记录了秦襄公被周平王“赏宅受国”之事,以及文公、静公、宪公三代治国兴邦的业绩,对于研究秦国历史和秦国文化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978年,宝鸡市太公庙村的村民无意间从一个地窖中发现了青铜器,村民保护了现场并逐级上报,很快专家到达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

  窖藏中发现五件铜钟和三件铜镈。镈是春秋时期击奏体鸣乐器。五件铜钟呈一字形排列,三件铜镈呈半圆形围绕着铜钟,在它们周围还有少量兽骨。

  秦公镈是发现的三件镈中最大的一件,通高75.1厘米,镈身高53厘米,重62.5公斤。秦公镈造型雄伟,中部鼓起呈弧形,鼓部齐平,器顶有龙凤相背回首,给人一种栩栩如生、飘逸生动的感觉。

  比起精美的造型,秦公镈更令人欣喜的是身上135字铭文。铭文大意为:我先祖襄公受天命被授以宅,被授以国,得到了土地和臣民。功业昭著的文公、静公、宪公不敢怠慢勤奋做事,没有辜负上天和先祖的期望,光明显赫,并小心谨慎地处理与周围部族、方国的关系。

  经过文物专家的考证,结合铭文给出的信息,铭文中“我”就是秦武公。铭文中提到了秦襄公、秦文公、秦静公、秦宪公,着重讲了秦襄公被“赏宅受国”之事。

  秦公镈的出土和所刻铭文的发现,表明了秦代自先主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后,才受封列为诸侯,赐地岐山以西。铭文也明确记载了自秦襄公的儿子文公之后,到秦武公的世系,印证了《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文公—静公—宪公—出子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

  说起秦人的都城,大家首先会想到咸阳。其实自周孝王封非子、秦人建立附庸政权开始,一直到秦朝灭亡,历时近700年,咸阳只是秦人最后一个都城。

  在历史上,有秦人“九都八迁”之说。从铭文提到的秦襄公起,到秦公镈的持有者秦武公,其间约140年。在这140年间,秦国四迁都城。

  周宣王初年,秦仲奉周天子之命讨伐来犯的西戎,不幸战死。秦仲之子秦庄公等五兄弟立志为父报仇,他们带着本族族军和周朝派出的7000名士兵反攻西。

 
标签: 政策新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申请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