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龙头山(决战脱贫攻坚·一线故事)

   2021-10-30 60
核心提示:  6年前,云南鲁甸地震使得震中龙头山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6年来,从抢险救灾到恢复重建,再到脱贫攻坚,龙头山镇的面貌大为

  6年前,云南鲁甸地震使得震中龙头山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6年来,从抢险救灾到恢复重建,再到脱贫攻坚,龙头山镇的面貌大为改变:修建了结实的抗震房、学校、高速路;培育了花椒产业,为农户送来技术,提高了农户收入;改善人居环境,鼓励群众参与公共事务……龙头山镇不仅脱贫摘帽,还走向了乡村振兴。

  “杨记者,你可好久没来了!”再见李善云,已隔数年。重回鲁甸,远望震中龙头山,很难想象这里曾经发生过严重的地震。

  2014年8月3日,这座乌蒙小镇因为地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抢险救灾到恢复重建,再到回归常态,龙头山镇不仅实现了脱贫摘帽,还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再回龙头山,是个大晴天。近处的镇、远方的山,还有恰到好处的云,最适合航拍。远眺龙头山,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党委书记李善云讲起了龙头山这6年。

  “救灾帐篷先给群众”。震后次日,办公楼严重受损,干部撑起两把遮阳伞,伞下就算是龙头山镇党委政府办公处。从外地连夜赶回龙头山镇的李善云,跟同事在太阳伞下收集群众需求、对接援助信息。此后,从帐篷到活动板房再到老中学宿舍楼、租住民房,赶在完成灾后恢复重建截止日前,李善云和同事们才正式搬入办公房。

  珍贵的坝区,留给了群众。龙头山镇党委政府办公房建在了半山腰上。对办公场所用地吝啬,换来的是民生项目的格外大方:龙泉中学的操场中央,是硕大的足球场。“这样的足球场,在咱们西部乡镇中学可不多!”李善云说这话时,透着股骄傲。

  6年前,我在采访后的“记者手记”中写道:“发展才能更好地抵御天灾”“赶走贫困,对抗灾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工作要做”,如今,7级不倒的抗震房、即将开通的高速路,让6年前的期望成为现实。

  光明村村民龙祥文家的土坯房在地震中彻底倒塌。如今搬进了抗震房,龙祥文的安全感又回来了:“一开始的时候遇到余震就往外面跑,现在知道房子结实,不用怕小余震。”

  前3年得益于灾后恢复重建、后3年又赶上了脱贫攻坚,持续的投入改变着龙头山。“6年前你进村,好多村子都是土路,现在到行政村的道路全都做了硬化;6年前你到小组,好多地方没手机信号,现在龙头山的网络信号组组通。这房、这路,归根到底是各级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李善云说,集中力量办大。

 
标签: 政策新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申请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