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二次审议稿)》正式公布,其中提及,各级政府应当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乡村旅游已发展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助力乡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尤其是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乡村旅游仍然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复苏快、效益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已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要做到这一点,许多地方已经做出积极探索,力求让乡村旅游再上新台阶。
“住农家乐、吃农家菜、看田园景”已远不能涵盖今日乡村旅游的全部内涵。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体育、乡村旅游+生态、乡村旅游+养生等,通过跨界、融合,乡村旅游容纳更多新业态,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不断为游客提供新鲜体验。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彭镇鲢鱼社区曾是一个农村集中安置小区,通过重塑当地的百年染坊文化,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染印文化和技艺。如今,这里不仅再现了百年染坊,还整合资源,形成农作物生产与生态旅游项目一体化的农耕性林盘生态旅游模式,小区外的果蔬基地和乡村文旅观光体验园已成为周边游客常来之地。据了解,下一步,这里还将打造康养中心、田园民宿等,并将开发相关染印文创产品。
田园景观、特色产业、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等乡村特有资源,成为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宝贵资源和创意来源。
滑雪、露营、泡温泉、徒步……日益多元的乡村旅游新玩法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游客。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与马蜂窝旅游共同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在线旅游资产指数报告指出,随着国内乡村旅游体验日益年轻化和多元化,年轻游客的加入正在加速乡村游的线上化发展。
年轻游客规模的不断壮大,正在加速中国旅游业态的更新迭代,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例如,近年来受到市场追捧的民宿,已经成为年轻人最青睐的乡村游体验之一。马蜂窝旅游大数据研究中心负责人马禹涛指出,在崇尚“酒店即目的地”的年轻游客心中,一间有趣的民宿,足以成为一次出发的理由。这一市场需求的存在,催生了一批批精品民宿、特色民宿在乡村落地生根,并形成一定规模。除了莫干山、桐庐等知名民宿聚集地,在许多乡村旅游目的地,民宿都成为吸引客源的重要力量。
每年夏天,山东游客白远成都会前往安徽九华山度假,“一般我会在山上住一。